层次分析法
例1:综合评价
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拟从能力、知识和仪态三个方面考核应聘者的综合表现。为此建立了如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其中
x1 = 写作水平,x2 = 外语程度,
x3 = 公关能力,x4 = 国内外政治经济时事,
x5 =计算机操作知识,x6 = 容貌与风度,
x7 = 体形高矮与肥瘦,x8 = 音色。
如能知道底层指标 x1, …, x8 对最高层的权系数w1, …, w8 以及各底层指标的得分,就可以按照如下的评价公式
对应聘者进行考核、排序。
例2:综合决策
某地要改善一条河道的过河运输条件,为此需要确定是否要建立桥梁或隧道以代替现有的轮渡。
在此问题中过河方式的确定取决于过河的效益与代价(即成本)。通常我们用费效比(即效益/代价)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为此分别给出了两个层次结构(图2和图3)。它们分别考虑了影响过河的效益与代价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三类: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
决策的制定将取决于根据这两个层次结构确定的方案的效益权重与代价权重之比,即如能知道底层方案 Di(i = 1, 2, 3)对最高层 Aj(j = 1, 2)的权系数 wij(i = 1, 2, 3,j = 1, 2),则可根据如下的决策公式
Si = wi1/ wi2,i = 1, 2, 3
对三个方案进行排序、选择。
例3:预测或估计
在体育比赛中预测一个代表队的成绩,有三种可能的前景:
x1 = 名列第一
x2 = 名列前八名(不包括第一)
x3 = 名落孙山
所用的评价指标有三个:竞技实力、自信心、环境因素。为此构建如下的层次结构:
如能知道底层指标 x1, x2, x3 对最高层的权系数 w1j, w2j, w3j(j = 1, 2, 3),将各相同前景的权系数相加,就可以按照如下的预测公式
对各前景 x1, x2, x3 对进行先验预测。
§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 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
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层次/指标/结构/过河/效益/代价/方案/预测/权系/评价/
层次/指标/结构/过河/效益/代价/方案/预测/权系/评价/
-->